【認知領域教學】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認知領域教學</FONT>】</FONT></STRONG></P> <P><STRONG>CognitiveDomainTeaching</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認知領域教學是有關知識、智能和技巧發展的教學,是美國教育學者布魯姆(BenjaminBloom)等所創的教育目標分類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將教學分為三個領域:認知領域、情意領域和技能活動領域。</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他又將認知領域畫分為六個階段-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估。</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強調階段之間的等級差別,依次排列發展,後一階段在認知結構上高於前者,且又建立在前者之上。</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隨著階段的遞增,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程度越高。</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認知領域包括六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教學階段,具體為:(1)對知識的記憶、識別和回憶;</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2)解釋、意譯或翻譯所得到的信息,這是理解的最低階段;</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3)應用知識解決具體問題;</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4)分解整個事件為相互關聯的子成分,辨清其間的關係和相互作用;</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5)綜合、歸納零散的成分為一個整體,並形成一定的結構模式;</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6)根據既定目標對所用資料和方法的價值,做出質與量的評定和判斷。</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的擁護者認為:如果依認知結構編排知識,教學會更有效,因為認知結構的知識是表示學生如何應用、分析和綜合事實,並評估其他相關知識。</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所以從一九五○年代末,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被廣泛接受,根據認知領域的六個階段,教育工作者的安排課程發展包括:決定教學目標,計畫教學活動,設計學生考題,擬定個別教學,用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適應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需要。</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布魯姆的教育分類學是個三位一體的結構,但是在教學中,出現將認知領域教學單獨使用的現象,這是不符合布魯姆教育分類學的初衷的,因為該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在認知情感和技能領域同時產生作用的過程。</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另外,許多教師將教學完全建立在認知領域的最低階段-知識上,而在教學活動中,這一階段的學習是學生最難於投入的,因為在這一階段的學習中,學生往往是被動的事實接受者,所以只停留在「知識」階段的認知領域教學,常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 </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